闽南侨乡惠安,素以“石雕之乡”、“雕艺之乡”、“建筑之乡”名扬于世,雕刻艺术历史悠久,现存年代早的惠安石雕作品是1600多年前的晋代开闽始祖林禄墓前石雕。明清时期,惠安雕艺已枝繁叶茂,雕匠艺人世家数以千计,杰作遍布海内外。 </P><P> 其中,的是清康乾年间的李周,其独创的“针黑白”技艺(即现代惠安影雕的前身)把南派石雕婉约精细的艺术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,从而享有“中华一绝”的殊荣,不少专家学者也因此认定“惠安雕匠是中国南派石雕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”。 </P><P> 从形式上看,惠安雕艺包括石雕、木雕、砖雕、瓷雕、灰雕等五大类,其中以石雕、木雕具代表性。近20多年来,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为这个“雕艺之乡”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。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,处处可见惠安雕匠们竖立起的一道道风景线,如湄洲岛天上圣母妈祖雕像、海南三亚“鹿回头”雕塑、厦门鼓浪屿郑成功巨型雕像、福州西禅寺中国高石塔、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、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雕刻等。其中,矗立于深圳万福广场的白色花岗岩石雕九龙柱,重260吨,直径3米,高19.99米,雕刻面积达188.3平方米,堪称一件精品。 </P><P> 目前,石雕石材业已是惠安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,不仅集圆雕、浮雕、线雕、沉雕、影雕(包括彩雕)和微雕六大类工艺为一身,且已形成碑石加工、环境园林雕塑、建筑构件、工艺雕刻、实用器皿等五大系列数百个品种的生产和出口能力。 </P><P> 当地采用的3000多种石材原料来自世界各地,产品畅销海内外,至2002年底,全县已拥有石雕石材生产企业近1200家,从业人员近10万人,石雕石材产值近60亿元,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的三分之一强,出口值已占全县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三,在全国同行业中,其规模、总量和出口额均名列前茅。 </P><P> 有关人士认为,惠安能连续9年荣获福建省“经济实力十强县”称号,2次进入“全国发达百强县”前50名,在“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”中名列第32位,石雕石材业功不可没。 <BR> 感性生存,平凡关怀!呼唤远古,握手未来!</P><P>